如何正確認識安全生產方針——正確認識安全和生產的辯證關系
在我們管理者和員工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志不能很好地理解安全生產的內涵,對安全生產工作重視不夠,對安全生產方針缺乏正確認識。
安全和生產到底誰重要?這是我們在具體工作中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我們說兩者都重要,只是重要性各有不同。我們不能強調一方,排斥一方,那么為什么提“安全第一”呢?安全第一不就是意味著安全比生產重要嗎?這是一種片面的理解。我們提安全第一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生產。安全第一是指安全是生產的前提條件。不安全不能生產,具體的講,為了保障生產,我們才提安全第一;不生產,安全第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安全生產方針包含了同一個勞動過程中,具有的安全和生產兩個側面,它是指導我們如何安全的進行生產,如何在生產過程中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并不存在安全和生產對立的意思。因此,我們在具體工作中,不能老是考慮安全和生產到底誰重要,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整個勞動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上。既要首先保證安全,又要搞好安全生產,這樣做才符合安全生產方針。
安全和生產發生了矛盾,這不是兩者的對立嗎?怎么說安全和生產是辨證的統一呢?這種想法也是由于對安全生產方針缺乏正確的理解而產生的一種模糊的認識。的確,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是會碰到這種情況的,比如,生產過程中突然出現的某種危險因素,威脅到人們的安全,出現了安全和生產誰服從誰的問題,但這并不等于安全和生產的對立,因為生產本身就受到了危險因素的威脅,需要從安全角度排除危險,解決矛盾,使生產順利進行,達到安全和生產的統一。
如果安全條件未具備,一時又解決不了,安全和生產的矛盾如何解決呢?道理很簡單,安全條件不具備,就要設法創造條件。辦法總是會有的,問題是我們是否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積極主動的精神去認真想辦法解決。在很多情況下,個別人往往把條件不具備作為違章蠻干的借口,這是不允許的,因為它違背了安全生產方針。我們必須牢牢記住,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違章蠻干,要對職工的安全負責,要以科學的態度來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總之,我們在生產實踐中應正確地認識安全和生產的辯證關系,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實現安全和生產完美的統一。
如何正確認識安全生產方針——管理者和員工對安全生產方針的正確態度
就我們的主觀愿望來說,無論是管理者和員工都希望把安全生產搞好。但是,把愿望變為現實,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工作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認真貫徹安全生產方針。首先,要抓好思想教育,克服和糾正各種不正確的思想認識:諸如將安全工作看成一種額外負擔,感到束手束腳;對安全生產感到無所謂,麻痹大意;只圖一時方便,抱著僥幸心理或抱著消極悲觀,認為“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思想等等。必須針對這些錯誤的想法,加強教育,端正認識。
作為管理者,不但要懂生產管理,還要懂安全管理,否則,就不能算是合格的管理者;作為員工,不僅要掌握生產技術,還要掌握安全技術,否則,就不能算是合格的員工。生產和安全是同一個勞動過程的兩個側面,兩者必須統一。
我們強調安全第一,并不是把生產放到安全的從屬地位,恰恰相反,安全是為生產服務的,把安全放到前面,是為了給完成生產任務提供保證,是完成生產任務先決條件。管理者不顧員工的安全和健康,違章指揮,冒險蠻干,是我國《勞動法》所不允許的;員工違章操作,同樣也是不允許的。必須堅持一個原則,就是當生產與安全生產矛盾的時候,必須保障安全,然后才能生產。總之,只有正確認識和理解安全生產方針,才能自覺地、積極主動地搞好安全生產。
屏障分析
屏障是指用于保護設備和提高人-機系統安全和性能的手段。它可能是實體的保護,也可以是行政管理的防范。由于屏障的失效,才會導致事件的發生。通過屏障分析,找出安全屏障的缺陷或漏洞,從而提出有效的改進方案,通過添加新屏障或修改原有屏障提高系統的安全性能。
(1) 物理屏障:聲、光報警信號;各種安全保護設備;各種警示性標牌;安全門、鎖;
(2) 管理屏障:運行及維修工作規程;人員培訓與教育;資格認定及人員任命;管理條件;工作人員的交流方式;人員授權;人員的相互監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