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前ISO26000正式通過成為國際標準公布實施。需要指出的是,國際標準化組織一再聲稱,ISO26000是指導性文件,不用于第三方認證,不是管理體系。國際認證協會也發表聲明,表示不從事也不認可基于ISO26000的認證。因此,盡管有機構已公開表示能提供ISO26000認證,但任何這類認證都不具有合法性。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中國、印度等代表團堅決支持ISO26000的非認證性,反對將目前已在實施的一些社會責任標準及認證(如SA8000)列入ISO26000的附件,但由于某些勢力的全力推動,這個標準還是在附件中收錄了一批現已實行的社會責任認證標準。這意味著凡是列入附件的標準都有可能被認為是得到了社會責任工作組和ISO的認可,從而使其自然具有準ISO標準的地位。因此,今后一個時期,用于認證的社會責任標準還不會因ISO26000的出臺而減少。
作為第一個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制訂的、比較全面規范社會組織社會責任行為的文件,ISO26000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社會責任的發展格局,不僅使原來只針對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轉變為針對包括政府機構在內的所有社會組織的“社會責任”,而且將在更大的范圍內加速推動社會責任的實施。ISO26000將成為企業和所有社會組織衡量自身行為的工具,也將成為社會監督組織行為的工具。參加國際貿易的企業,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基于ISO26000的監督和審查,而所有其它類型的企業和社會組織也將被置于比以前更嚴格的社會監督環境之中。
隨著ISO26000的腳步臨近,一個現實問題擺在我國企業和所有社會組織面前:你準備好了嗎?
ISO社會責任標準(ISO26000)的起草及標準本身有幾個最大的特點:
一是第一次將企業社會責任概念轉變為社會責任概念,標志著社會責任活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二是第一次提出了社會責任的完整定義。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至少有80個以上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這些定義從不同角度對社會責任的內涵和外延進行了描述。雖然這些定義所使用的語言各有不同,但本質上的一個共同點是強調企業要在其正常經營中對所有利益相關方負責。但是這些定義基本都是側重于社會責任的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面,既不強調歷史責任,也不涉及機構履行社會責任的方法。而根據ISO26000最新草稿給出的定義,社會責任“是一個組織通過透明的和道德的行為對其決策及活動對社會和環境所負的責任,這包括:與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福祉相一致;考慮利益相關方的期望;符合相關法律并與國際行為準則相一致;融入整個組織活動”。
三是提出了社會責任的七個原則。工作組專家經過激烈的爭論,最后提出了履行社會責任應該遵守的七項原則,即:問責原則、道德行為、透明原則、尊重利益相關方利益、尊重法律、尊重國際行為準則原則、尊重人權原則。雖然工作組專家對究竟社會責任原則應該包括什么有不同看法,但應該承認,目前提出的這些原則還是構成了今后理解和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值得提出的是,中國代表團曾建議將尊重差異性作為社會責任原則之一。此動議雖未被通過,但會議最終同意在第四章社會責任原則的總則部分,增加一段關于尊重差異的內容,強調在實施ISO26000的過程中,要考慮組織所處的社會、環境、法律、文化、政治以及經濟條件和組織差異等因素。這也為發展中國家更好地實施標準創造了條件。
四是將社會責任的內容概括為七個核心方面。長期以來,人們對社會責任究竟應包含哪些內容有極不相同的認識。ISO26000將社會責任歸納為7個核心方面,即:公司治理、人權、勞工、環境、公平運營實踐、消費者問題以及對社會發展作貢獻等。其中人權部分包括公民和政治權利、社會經濟和文化權利、弱勢群體權利以及工作中的基本權利。勞工實踐包括就業和勞動關系;工作條件和社會保障、社會對話、職業安全衛生以及人力資源開發等。保護環境包括承擔環境責任、采取預防性方法、采用有利環境的技術和實踐、循環經濟、防止污染、可持續消費、氣候變化、保護和恢復自然環境等。公平運營實踐包括反腐敗和行賄、負責任的政治參與、公平競爭、在供應鏈促進社會責任以及尊重財產權等。消費者問題包括公平營銷、信息和合同實踐、保障消費者健康和安全、促進有益環境和社會的產品和服務、消費者服務、支持和爭議處理、消費者信息和隱私保護、接受基本產品和服務、可持續消費、教育和意識等。對社會發展作貢獻包括參與社區發展、對經濟發展作貢獻等等。這些內容是在當前條件下,各方面對一個社會組織履行社會責任內容的歸納,既是對過去社會責任活動的經驗總結,也是未來一個時期社會責任活動的方向。社會責任活動可以不限于這些內容,一個組織也未必將所有七項內容都同時當做自己履行社會責任的重點。
五是第一次將利益相關方作為理解和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是強調要把社會責任融入一個組織的管理體系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至關重要的內容,并對如何開展這方面工作做了比較系統的描述。
1、凡本網注明“來源:艾索管理咨詢”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艾索管理咨詢,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艾索管理咨詢”。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艾索管理咨詢)”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對于被本站轉載文章的個人和網站,我們深表謝意。如果本站轉載的文章有內容、版權及其它問題,請即與本站聯系,我們將盡快予以更正或刪除。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400-681-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