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課堂上,教授讓他的學生們回答1+1等于幾?結果教室里鴉雀無聲,學生們個個揣摩教授的用意和心思,他們都在思考“1+1”的種種不同的情況和結果。
有的學生回答說,答案應該是0,比如,在黑暗里拉一個電燈開關后再拉一下,兩次拉電燈開關的結果等于回到從前,效果為零。有的回答說,答案應該大于2,因為當一個人和另一個人組成一個團隊的時候,他們的整體效力大于兩個單人效力的和。也有的回答是小于2,還有的回答說是3、10、無窮等不同的答案,他們的回答都有合情合理的解釋。
當學生們一一公布他們的結果后,最后教授說:“我很欽佩你們的思維和聰明,但我也很失望,全班同學竟然沒有一個人敢把最原始、最公理化的答案說出來,大家都把最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
---------------------------------------------------------------
復雜的東西永遠都不具備普遍性、公理性,所以,復雜不是“大道”。哲學是高深的,但是,哲學是總結事物普遍規律的學科,凡是具有事物普遍規律的原則,都必須是簡單的。
簡單性原則,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它無論對科學和哲學,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早在商周時期,這個原則及由《周易》首次提出。而《周易》本身,一部書籍,能包羅萬象,也是遵循簡單原則的高深哲學。
---------------------------------------------------------------